针对车载市场,一位长期关注汽车上游供应链的人士说到。究其原因,他表示,汽车是一个相对封闭的产业,长期的品牌积累,使得它们在供应商的选择上,也显得更为谨慎。
不过,在新能源的崛起之下,整个汽车产业迎来了属于它的“高光时刻”。
一位汽车上游产业链人士告诉集微网,新能源崛起,世界汽车的发展时间基本上同步了,而如今在车载摄像头这一市场,车载镜头、车载摄像头芯片阵营都未有变化,不过在车载摄像头模组这一市场,第二阵营颇显热闹。
例如,立讯、丘钛、三赢兴等厂商均“杀入”进来。这一现象的出现,也就意味着二线车载摄像头模组阵营的挑战越来越大,因为它们面临的竞争对手不仅越来越多,而且对手实力“雄厚”。
难以打破的“魔咒”
“现在最痛苦的是车载后装市场。”对于目前的汽车市场现状,一位业内人士无奈的说到。
目前“乱象丛生”、“毛利率持续走低”充斥着整个汽车后装市场,基于此,进入车载前装市场成为各大汽车供应商们的目标。
不过,想要成功的进入汽车前装市场也并非易事。
以车载摄像头芯片为例,在前装车载市场,由于前装车载电子均采用车规级芯片,车规级芯片是汽车电子的核心,对产品可靠性及安全性有着严苛要求,一般需要符合质量管理体系IATF16949、可靠性标准AEC-0系列、功能安全标准ISO26262等多项标准,通常需要7-8个月的认证周期。
而在完成相关车规级标准规范的认证和审核后,还需经历严苛的应用测试验证和长周期的上车验证才能进入汽车前装供应链。
换句话来说,想进入车载前装市场供应链不仅难度大、花费时间长,同时短期内也难以获得相应的收入,这也就意味着想要进入这一领域还需要充足的资金作为后盾。
有意思的是,即便如此,在智能化的浪潮中,多家车载摄像头厂商已向车载前装市场渗透,例如,宇瞳光学等。
